京味自来水 自产不”自来“
2011-11-30    安恒公司 市场部   
打印自: 安恒新闻
地址: HTTP://orp.watertest.com.cn/news/article.php?articleid=1822
京味自来水 自产不”自来“

自来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,对自来水水质的关注越来越成为街头巷尾百姓间热议的话题。11月30日,北京晨报——奔一线感受基层冷暖专栏中记者走访了北京市自来水九厂,揭示了水源地的来水到老百姓家自来水管的出水所必经的层层“关卡”。北京市自来水九厂长期以来一直是安恒公司的重要客户,文章中提到的浊度仪,余氯仪及水源预警系统有安恒的身影。安恒人以能为北京市人民喝到放心水贡献一份力量而自豪!

“北京的水”水厂篇
     作为水源地和老百姓家自来水龙头中间的承接点,“自来水厂”这个称谓真是太不够准确了。在每年市自来水集团组织的市民开放日活动中,水厂的“导游”开场白总是一句:“让我们看看并不‘自来’的自来水是如何流入千家万户的”。

     在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郁郁葱葱的青草地下,静静地储存着即将流向千家万户的清水,这水,经过了层层工艺、三级检验的“千锤百炼”,甚至连北京人的喝水“口味”都照顾周全了。

     若说大地上生长的稻谷“粒粒皆辛苦”,市民喝入口中的每一滴清水,也是“滴滴皆辛苦”,它们从水源地流入水厂后,都经历了一段奇妙复杂的旅程,才得以从水龙头欢畅地流出。

    “北京人喝的每一杯水里头,60%都是第九水厂供的水。”这是第九水厂人不无自豪的话语。近日,北京晨报(微博)记者走入颇为“神秘”的第九水厂,近距离接触了从不对外人开放的中心控制室、水质管理室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第九水厂的泵房里有五台配水机组,水龙头出来的水可以直接入口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查看比色管内的余氯指标,是水质监测的最后一道关卡

【地点:中心控制室】

密云若有情况 水厂实时报警

     电脑屏幕上,密云水库俯瞰图下是一连串的参数浊度、硝酸盐氨、总有机碳、相对毒性、藻类总量、绿藻浓度……每个参数都有红色、黄色的两级预警指标,均有相应预案;此时此刻,实时数据一片绿色,这意味着:密云水库的水源非常安全。

这只是第九水厂中控室里的一个监控画面,整个房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实时监测屏幕配水泵房运行画面、关西庄泵站运行总貌、臭氧接触池配水监控图……普通人乍一看这些专业的监测画面可能摸不着头脑,工作人员却是对所有数据了然于胸的。中心控制室顾名思义掌控了全厂生产控制,记者在水厂看到,身着制服的员工其实并不多见,水工艺处理的全面自动化早已取代了传统人工作业。

中控室班长王玥说,这套会报警的水源预警系统,实时监控着远在八十公里外的密云水库,一旦发现问题,比如毒性超标,监测系统将即刻启动毒性报警,发出警示声。

供水管网配水 一天调整20次

别看王玥和她的同事像是“坐办公室的”,她们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,8小时轮班倒,24小时值守一刻不能松懈。

这些监控的数字到底有什么用?王玥说,根据集团调度中心的指令,每天都要“紧盯”配水机组调整配水量,因为一天之中的用水也分“高峰期”和“淡期”,根据“淡旺”时段随时进行“精密”的配水调整,才能保证供水管网的压力稳定,防止管网破裂或高层缺水。王玥举了个例子:早上六点人们起床上班了,配水量开始逐步提高,到九点达到峰值,此后一天都在峰值左右波动,到了晚上十一点居民用水少了,配水量慢慢下降。目前,九厂一共拥有3个清水池,能提供36万立方米的调蓄量。

“这样的调整,平均一天就要达到20次左右。”王玥说。这个数字,在每逢节假日、重大庆典活动、比赛时还会更高。王玥记得,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,一天调整了26次。而有趣的是,在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后,也是一个用水骤涨的高峰时段,需要及时跟上配水。

【地点:水质管理室】

检测:每天必做1240项次

“咕嘟咕嘟”,微波加热炉上的锅里沸水响得正欢,煮的是一瓶呈紫色的样水。走入第九水厂水质管理室,好像走进了一个化学实验室,所有人都在埋头严谨地“做实验”。

“这是在测量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耗氧量”,水质管理室主任马刚指着微波加热炉解释。现在地表水经常被人为地有机污染,“耗氧量”这个数值的测定,目的是检验水体是否受到了有机物质污染,是一个重要的水质指标。像这样花30分钟煮水样,每天都得重复做,属于日常检测。

水质管理室的检验属于二级检验,在第九水厂,所有的水进入供水管网前,都要经过集团级、厂级化验室、运行车间的三级检验。光二级检验,每类水样每天要进行十项检测,所有的水包括九厂进水、沉淀池出水、滤池出水……一天的“日常”检测高达1240项次。除了“日常”还有“周常”,每周一测的项目又分了36项,每半个月还要有42项检测项目。

“不同指标不同周期,比如放射性等不会突变的指标,周期要长一些;而浊度这些指标几小时就得测一回。” 第九水厂厂长陈克诚说。

出厂:水浊度仅为0.155

水质管理室的长条桌上,一字排开的水样肉眼看去丝毫没有区别,若不是标记了水样名字,根本分不出哪些是原水、哪些是即将进入自来水管网的水。但在它们面前的浊度仪的“火眼金睛”下,水的洁净度将一览无余。

0.156、0.148、0.150……马刚先将标注着“出厂水”的水样放入浊度仪,水质浊度不断跳动、慢慢稳定。“需要1分钟的时间,最后的数值基本不动,就可以读数了。”马刚说,“0.155-0.156,这证明出厂水的洁净度非常好。”

0.155度的浊度是什么概念?国标要求的出厂水水质,浊度应低于1度,第九水厂严格要求控制在0.3度以下,这瓶0.155度的水样在浊度这一指标上是远高于及格线了。

此时,马刚又换了一瓶来自密云水库的进厂原水,肉眼看去同样清亮无比,1.54、1.51……数据来回蹦了一会儿,也稳定了下来,“非常不错的水质”,马刚赞赏说。而像后海的水质,马刚估计,浊度大概能有20多度,“地表水浊度在几十度都很正常。”

“秋冬这个季节的水比较好,在夏季,往往暴雨泥沙一冲,水质会变差。”在马刚的记忆中,夏季时暴雨冲泥沙,地表水较高浊度能达到200多度,“浑极了,但也得通过九厂工艺处理成0.3度以内,无色无臭的能入口的水。”

水质:水藻增多立马上报

浊度仪、显微镜、电热恒温培养箱……每一项检测仪器、每一道检测关卡,都在“兢兢业业”地保证着市民们喝到的自来水的水质。

走进生物室,工作人员正端坐在显微镜前,手侧备有藻类计数器,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显微镜下的放大世界,形状各异的藻类放大了400倍清晰呈现在眼前。

这一道检测程序是专门查看水样中不同藻类的比例的,“蓝藻、绿藻都是水藻,虫藻是吃它们的,一旦发现比例上虫藻少了,水藻多了,就要及时上报,否则水藻持续增加,水体肯定会产生味道。”马刚介绍说。

另一个房间的电热恒温培养箱,则检测人员验看出厂水中是否可能出现致病菌,以此证明出厂水的加氯消毒是有效的,水体没有病毒。

花絮

保“京味” 色谱仪很忙很累

一台价值约五十万元的离子色谱仪最近在九厂“运转”得颇为忙碌,这跟今年夏天河北水再次进京有关。通俗地讲,北京地区的供水管网和北京本地水本来“相处融洽”,这“外来客”一到,供水管网可能会不适应。第九水厂为了保证“客水”也能安然无恙被管网接纳,就得用到这台价值不菲的离子色谱仪了。

“就是怕北京的供水管网不适应河北水。”马刚解释,密云水库的原水里,这四种指标的量非常低,而河北水虽然符合国标,在及格线之上,但硫酸盐、氯化物等指标确实高出了本地水。“一旦指标变化显著,会影响到管网的安全,管网的稳定垢层可能会被‘客水’‘咬’下来,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,一些老旧楼房可能会出现黄水。所以要把本地水和河北水配比好,确保不发生水黄的现象。”

河北水、丹江水……北京未来会敞开怀抱迎接更多“客水”,面对水源复杂化、水源不断切换的状况,类似离子色谱仪这样的检测装备,今后也许还会更“忙”更“累”。

除了管网安全,陈克诚说,外水进京,他们还需要考虑北京人喝水“口味”的问题。“河北水和本地水存在勾兑配置的问题,外地水质虽然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,但不适应北京口味”,为了避免北京人喝外地水出现“水土不服”,在本地水和客水的配置勾兑上还真是有不少讲究,“怎么也得适应咱北京老百姓的口感啊!”

责任编辑: 市场部